A.細胞內液理化性質保持不變的狀態
B.細胞外液理化性質相對穩定的狀態
C.細胞內液理化性質相對穩定的狀態
D.細胞外液理化性質保持不變的狀態
2.神經細胞在接受一次閾上刺激作用興奮后,興奮性周期變化的順序是( )
A.相對不應期·絕對不應期·超常期·低常期
B.絕對不應期·相對不應期·低常期·超常期
C.絕對不應期·低常期·相對不應期·超常期
D.絕對不應期·相對不應期·超常期·低常期
3.關于前負荷對骨骼肌收縮影響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指肌肉收縮前已承受的負荷
B.使肌肉在收縮前就處于某種被拉長的狀態
C.達到很適前負荷后再增加前負荷肌肉收縮力不變
D.很適前負荷時肌肉收縮產生很大肌張力
4.下列哪一種情況不可以輸血( )
A.交叉配血的主側不凝集,而次側凝集
B.供血者的血型為O型,受血者的血型為B型
C.供血者的血型為A型,受血者的血型為AB型
D.供血者的血型為AB型,受血者的血型為O型
5.生理情況下影響組織液有效濾過壓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毛細血管血壓和血漿晶體滲透壓
B.毛細血管血壓和組織液靜水壓
C.毛細血管血壓和血漿膠體滲透壓
D.血漿晶體滲透壓和血漿膠體滲透壓
6.人工呼吸的原理是人為造成( )
A.肺內壓與胸內壓的壓力差
B.肺內壓與大氣壓的壓力差
C.腹內壓與大氣壓的壓力差
D.胸內壓與大氣壓的壓力差
7.缺氧興奮呼吸的途徑是通過刺激( )
A.外周化學感受器
B.中樞化學感受器
C.延髓呼吸中樞
D.腦橋呼吸中樞
8.三大營養物質胃排空速度由快至慢的排列順序是( )
A.蛋白質、脂肪、糖類
B.蛋白質、糖類、脂肪
C.糖類、脂肪、蛋白質
D.糖類、蛋白質、脂肪
9.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 )
A.保K+排Na+
B.保Na+排K+
C.保Na+保K+
D.保Na+排H+
10.“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描述的是感受器的哪種特性( )
A.編碼作用
B.適應現象
C.適宜刺激
D.疲勞現象
11.關于興奮性突觸傳遞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
A.突觸前軸突末梢去極化
B.Ca2+由膜外進入突觸前膜內
C.突觸小泡釋放遞質,并與突觸后膜受體結合
D.突觸后膜對Na+、K+、Ca2+,特別是K+的通透性升高
12.“談虎色變”是由于( )
A.交感神經興奮所致
B.副交感神經興奮所致
C.第一信號系統的活動
D.第二信號系統的活動
13.嬰幼兒時期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可產生( )
A.侏儒癥
B.呆小癥
C.糖尿病
D.肢端肥大癥
14.關于正常女性基礎體溫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
A.排卵前先短暫降低,排卵后升高
B.排卵后可升高約0.5℃
C.基礎體溫升高是判斷排卵的唯標志
D.絕經后雙向體溫變化消失
15.血漿清除率為零的物質是( )
A.菊粉
B.葡萄糖
C.尿素
D.肌酐
16.可被阿托品阻斷的受體是( )
A.α受體
B.β受體
C.N型受體
D.M型受體
大家先自我檢測一下,答案解析將于下期公布,敬請期待!
參考答案解析:
1.B。【解析】內環境穩態是指內環境(細胞外液)理化性質和各種液體成分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
2.D。【解析】神經細胞在接受一次閾刺激或閾上刺激作用興奮后,興奮性周期變化的順序依次是:絕對不應期一相對不應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興奮性周期變化四期中除在絕對不應期,因細胞興奮性=0,故不接受任何強大刺激,不能發生二次興奮(產生動作電位)外,其他三期均能接受刺激產生第二次興奮(產生動作電位)。相對不應期和低常期:細胞興奮性低于正常,閾值較高,再接收閾上刺激后可產生第二次興奮(產生動作電位);超常期:細胞興奮性高于正常,閾值較低,再接收閾下刺激后即可產生二次興奮(產生動作電位)。無論在相對不應期、超常期、低常期再接受刺激后產生興奮后,興奮性的周期變化嚴格按照“絕對不應期一相對不應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次序依次進行。
3.C。【解析】前負荷是肌肉收縮前已承受的負荷。前負荷的作用:使肌肉在收縮前就處于某種被拉長的狀態,增加肌肉收縮前的長度(肌初長)。前負荷對骨骼肌收縮的影響:前負荷、肌初長、肌肉收縮力三者在一定范圍內呈正變,很適前負荷時、肌初長很佳、肌肉收縮產生很大肌張力;在達到很適前負荷后再增加前負荷、肌初長過長、肌肉收縮力反而減弱。
4.D。【解析】輸血的根本原則是避免在輸血過程中發生紅細胞凝集反應。輸血時主要考慮供血者的紅細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漿抗體所凝集。因此,輸血時應首選同型血液。在準備輸血時首先應鑒定血型、進行交叉配血試驗。只有在情況緊急,一時又找不到同型血時,才采用異型輸血。交叉配血試驗:把供血者的紅細胞與受血者的血清進行配合試驗,稱為交叉配血主側;將受血者的紅細胞與供血者的血清作配合試驗,稱為交叉配血次側。如果交叉配血試驗的兩側都沒有發生凝集反應,即為配血相合,可以進行輸血;如果主側發生凝集反應,則為配血不合,受血者不能接受該供血者的血液;如果主側不發生凝集反應,而次側發生凝集反應稱為配血基本相合,這種情況可見于將O型血輸給其他血型的受血者或AB型受血者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液。因為O型血的紅細胞表面沒有A、B凝集原(抗原),其血漿(清)中含有抗A、抗B凝集素(抗體),所以,O型血是“萬能供血者”,在緊急情況、又無同型血時可以少量輸給A、B、AB血型的人;AB型血的紅細胞表面有A凝集原、B凝集原,其血漿(清)中既無抗A凝集素、也無抗B凝集素,所以,AB型血是“萬能受血者”,在緊急情況、又無同型血時可以少量接收O、A、B血型的血。本試題備選答案A、B、C均可以輸血,而備選答案D,不可以輸血,為正確答案。
5.C。【解析】組織液生成的動力是有效濾過壓。組織液有效濾過壓的形成因素有四種:毛細血管血壓、組織液膠體滲透壓為促進濾出的力量;血漿膠體滲透壓、組織液靜水壓為阻止濾出的力量。促進濾出與阻止濾出力量之差為有效濾過壓,即有效濾過壓=(毛細血管血壓+組織液膠體滲透壓)一(血漿膠體滲透壓+組織液靜水壓)。生理情況下影響組織液有效濾過壓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毛細血管血壓和血漿膠體滲透壓。
起的節律性呼吸運動。肺通氣的直接動力是指肺內壓與大氣壓之間的壓力差。人工呼吸的原理是人為造成肺內壓與大氣壓之間的壓力差,促進肺通氣。
6.A。【解析】血液中化學成分對呼吸的影響有三種:CO2、低O2(缺O2)和H+。其中CO2是調節呼吸運動很重要的生理性化學因素。當血中CO2濃度在一定范圍(<7%)升高時,刺激中樞化學感受器(為主,80%)和外周化學感受器(20%),進而引起延髓呼吸中興奮,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一定量的CO2是維持呼吸中樞正常興奮性所必需的生理性刺激。
7.D。【解析】食物的胃排空與食物物理性狀和化學組成有關。①流質、小塊食物較黏稠、固體食物排空快;②三種主要營養物質由快至慢的排列順序是,糖(排空很快)>蛋白質>脂肪(排空很慢);③混合性食物完全排空需4~6h。
8.D。【解析】體溫的調定點是指下丘腦的視前區一下丘腦前部(PO/AH區)的溫度敏感神經元感受溫度變化而興奮的閾值。正常閾值是37℃。體溫的調定點的部位是下丘腦視前區一下丘腦前部(PO/AH區)。
9.B。【解析】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進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K+的排泄,繼而促進Cl-和水的重吸收。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概括為“保Na+排K+”和“保Na+排K+保水”。其結果是:血Na+升高、排K+降低、循環血量增多、尿量減少。
10.B。【解析】感受器的生理特性有4個:適宜刺激、適應現象、換能作用、編碼作用。簡稱感受器生理特性的“二適二作用”。“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描述的是感受器的適應現象,是典型的快適應現象,快適應的作用是利于感受器再接受新的刺激。
11.D。【解析】興奮性突觸傳遞過程:電興奮(動作電位)沿神經傳至興奮性突觸前膜,引起突觸前軸突末梢去極化,導致突觸前膜電壓門控Ca2+通道開放,引起Ca2+由膜外進入突觸前膜內,進而引起突觸小泡釋放興奮性遞質,遞質通過突觸間隙擴散、并與突觸后膜相應受體結合,引起突觸后膜對Na+、K+,特別是Na+的通透性升高,Na+內流為主引起突觸后膜局部去極化,形成興奮性突觸后電位(EPSP),經過總和達到閾電位,引起突觸后膜產生動作電位而引起突觸后神經元興奮。
12.D。【解析】大腦皮層有兩種信號系統:第一信號系統是指能對第一信號(客觀事物具體信號)發生反應的大腦皮質功能系統,是人和動物共有。第二信號系統是指能對第二信號(客觀事物的抽象信號——語言、文字)發生反應的大腦皮質功能系統,這是人類特有的,也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的主要特征。“談虎色變”是由于第二信號系統的活動而引起。其他例子:望虎生畏、望梅止渴、畫餅充饑、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13.B。【解析】甲狀腺激素是維持機體正常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激素。特別對腦與骨的發育與生長尤為重要。甲狀腺激素是胎兒和新生兒腦的發育的關鍵激素。甲狀腺激素能促進神經細胞樹突和軸突的形成,也促進髓鞘與膠質細胞的生長,對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發生與發展極為重要。胚胎期缺碘或嬰幼兒期甲狀腺功能低下,缺乏甲狀腺激素,腦的發育明顯障礙,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稱為呆小癥(克汀病)。請注意與幼年期生長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侏儒癥的鑒別:嬰幼兒時期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產生的呆小癥,不僅身材矮小,同時智力低下,又低又傻;而幼年期生長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侏儒癥,僅身材矮小,但無智力低下,只低不傻。
14.C。【解析】正常生育期女性的基礎體溫隨月經周期而周期性變動。基礎體溫曲線呈雙向變化,其變化特點是:月經期、排卵前期基礎體溫較低,排卵日很低,排卵后升高0.3~0.6℃。排卵后體溫升高是由于黃體分泌的孕激素的作用所致。基礎體溫升高是判斷排卵的標志之一,但不是唯標志。絕經后雙向體溫變化消失。
15.B。【解析】血漿清除率是指在單位時間內(1分鐘內)兩腎能將多少毫升血漿中所含的某種物質完全清除出去,這個被完全清除了這種物質的血漿毫升數,就稱為該物質的血漿清除率。血漿清除率測定的意義:①測定腎小球濾過率:菊粉是一種對人體無毒,可被腎小球自由濾過,但在腎小管和集合管內既不被重吸收,也無分泌作用。菊粉的血漿清除率代表了腎小球濾過率,125ml/min;②測定腎血漿流量:碘銳特和對氨基馬尿酸,可被腎小球自由濾過,腎小管和集合管對其無重吸收,但有分泌作用。碘銳特和對氨基馬尿酸血漿清除率代表了腎血漿流量,660ml/min;③判斷腎小管功能:正常腎對于葡萄糖和氨基酸的血漿清除率為零,尿素為70ml/min,對氨基馬尿酸鹽為660ml/min。以菊粉血漿清除率125ml/min為準,若其清除率小于125ml/min,說明該物質被濾過后必然還有重吸收,但不能推斷它有無分泌;若其清除率大于125ml/min,說明腎小管必定能分泌該物質,但不能推斷它有無重吸收。
16.D。【解析】受體阻斷劑是指能與受體特異性結合而競爭性阻斷特異性化學物質(遞質、激素、藥物)作用的化學物質。常用的受體阻斷劑:M型受體阻斷劑——阿托品;N型受體阻斷劑——筒箭毒堿;N1型受體阻斷劑——六烴季胺;N2型受體阻斷劑——十烴季胺;α受體阻斷劑——酚妥拉明;β受體阻斷劑——普萘洛爾(心得安);β1受體阻斷劑——阿替洛爾;β2受體阻斷劑——丁氧胺。

河南專升本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于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